剽窃、造假、一稿多投是学术不端行为吗?
根据学术界的通行规则,剽窃、造假、一稿多投等均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不知出于何种动机,主要以贺海波为第一作者的这批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署名形式不断变换。 以李连达为例,他的名字出现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就有下列多种拼写法:Lianda Li、Lian-Da Li、Lian 、LIAN-DA LI、Li LD等,包括他的课题组实验室主任吴理茂博士在内的研究人员,署名形式也都与此相似。 一位熟知内情的学者认为,如果来自同一课题组的学术论文存在编造实验数据或者将一次实验复制到多个论文中,那么,只有将这些论文全部检索出来进行比对才能发现问题。 而使用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署名,可以躲避在Pubmed (世界最大的美国国立图书馆科学论文数据库)上的检索。
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是否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此前的2016年6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经调查认定则应当被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责任人行为构成学术不端的,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受到的处理包括:通报批评;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等。
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
- 知乎 搞清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 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七种表现形式: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浮躁之风。 在中国著名生命科学家邹承鲁看来:在 学术不端行为 还应包括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