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稿是学术不端行为吗?
大部分撤稿涉及学术不端(伪造、篡改和剽窃),或其他类型的不当行为(例如虚假同行评议)。 大约有一半的撤稿涉及 伪造、篡改或剽窃 ——这些行为属于美国政府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
学术不端行为有哪些?
但在美国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之外,被科学界广泛认为是不诚实和不道德的行为占了另外10%,包括伪造的作者身份,虚假的同行评议,以及未能获得机构评议委员会对人类或动物研究的批准。 涉及抄袭他人文本、或复制自己已发表的文本的撤回比例有所上升;其中一个原因是2004年推出的基于互联网的抄袭查重服务iThenticate的引入。
论文被撤稿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来说,一些小的错误,比如通讯地址错误或是作者姓名更正这类的,期刊会采用勘误声明的方式,但是,如果论文存在的错误严重到会让人质疑研究本身是否可信,那么就需要撤稿,撤稿这个动作是在提醒读者这些有诚信问题的研究,像先前的 STAP 论文遭到《自然》撤稿即是一例,不过,作者应该知道,撤稿的目的并不是要惩罚作者犯的错误,而是要更正科研错误并维护科学的可信度。 为什么要撤稿? 当已发表论文中所存在的错误严重到无法使用勘误声明来处理时,才有可能被撤稿,根据发表道德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的指南,期刊编辑遇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撤稿: